【作家醫生】輕生個案觸發寫懸疑小說 90後醫生籲大眾關注精神健康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3/05/02 17:35

最後更新: 2023/05/02 17:51

分享:

分享:

永若晴所寫的懸疑小說《介錯人》,皇冠出版社。下一部作品他已有初步構思,會寫求生、尋寶的題材。(黃建輝攝)

以「永若晴」為筆名的90後醫生,一直愛寫作,最先以網絡小說初試啼聲,最近新作是《介錯人》,以輕生個案觸發寫成的懸疑小說,思考生死觀、探討社會議題。此書與他以精神科專科的目標大有關係,他最希望大眾關注精神健康。

目前是駐院醫生的永若晴,小時候已對寫作滿有興趣。「小時候愛看漫畫,不時幻想自己能否構思出一個故事,或者把漫畫畫出來,奈何我繪畫不在行,便轉而以文字表達。」他七至八年前讀大學時,正式認真執筆開始寫小說,以網絡小說小試牛刀。

他由大學至畢業,一直有寫網絡小說,也有參加不同散文比賽,當中有喜有樂。「讀者反應好時會開心,像有人認同自己;也有些作品花了大量時間心機費煞思量,卻得不到迴響甚至反應一般,令我陷入低潮,是一個不斷掙扎又自我肯定、自我否定的過程。」

花一年時間修改內容

初時他每日會寫上500至1,000字,寫了一年多,有點迷失不知自己為何要寫,因此停寫了一段時間。近年再提筆,產量不如以往,只是見有比賽,當作給自己一個目標去參加,最新一本著作懸疑小說《介錯人》也是在此契機下完成。此書是兩年前參加一個「天行小說賞」的比賽時構思,幸運地入圍。「對我而言頗有得著,因過往我多寫網上小說,邊寫邊視乎網民反應再延續,甚少一次過構思整個作品的內容。」

2018年他寫了一年專欄 「超執筆」(被訪者提供)

他坦言,寫網上小說有時像為了網民的反應而寫,寫《介錯人》是真正的閉門造車一鼓作氣寫了個完整作品。「老實說,作品寫完後都不知道寫得好不好,比賽最終能進入十強。因頭兩名才獲出版,我頗喜歡《介錯人》的故事,也希望付梓出版,之後花了一年時間再修改作品,上年膽粗粗把故事寄到香港大部分的出版社,獲數間出版社回音,我選了其中一間出版社合作。」他謙厚道,這書尚有很多改善的地方,如情節鋪排、角色描寫、敍事深度可以寫得更完備。

思考輕生個案的因由

愛情、冒險、奇幻類的題材永若晴都寫過,懸疑小說《介錯人》主軸是生死觀,探討社會議題亦多,是因為他撰寫之初,身邊有人因輕生離世,故他特別思考這一方面,逐步構思了整個作品內容和細節。介錯在日本語的意思是武士道精神,如有人自殺切腹,協助執行切腹者就是介錯人。「現世代已無介錯人這一角色,但我卻思考為何現今這麼多人輕生?他們背後原因是甚麼?我以這作為構思內容的切入點,修改作品的一年間,在乘車或閒餘時都會思考情節,增刪潤飾,最後全書寫了約85,000字。」

書中內容與其醫學背景有無關係?「有時確會把個人的生活經驗和工作經驗的反思寄情文字是難免,但書中只是將不同的人最後走上絕路的共通點寫出來,一定不會直接由一個病人身上取材。」保障病人的私隱,是他所堅守的原則。

愛與人溝通    目標精神科專科

中三選科之時,永若晴尚未立志要讀醫,因成績不俗,選修了生物、化學及物理的理科,中六時才決定入讀醫學院。如願入讀,愈讀這科直至現在在醫院工作,對醫科的興趣有增無減,他早已分清寫作是興趣。「每一個愛寫作的人,總希望能有一日可將文字出書,我現在還未敢自稱為作家,只是小小的作者,更不會奢望名成利就,只想自己的作品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點擊圖片放大
+4
+3

比起做手術的「手作嘢」,他更愛與病人溝通交流,未來計劃朝精神科專科發展。「溝通上一定用到語言,文字寫作也是一種語言的表達,與精神科是同一共通點。我初出茅廬到社會工作,有一個前輩的說話我特別深刻,他說做精神科醫生,要講好每一句說話、聽好每一句說話,以上看似簡單,其實並不容易,因為精神科病人有時都較敏感,不留神遺留了對方一句重要說話,彼此不能建立良好關係;又或者無心之失說錯了話,也可能大大影響了病人。這也反映在我的寫作上,習慣地下筆每一句都會思考良久。」

精神狀態影響身心健康

他有志加入精神科工作另一原因,是大學時參加過社工系一個無家者普查計劃,課餘時到社區探訪有精神病的露宿者,對其中一位患有思覺失調的受助者印象最深。「他露宿時常將麵包沾坑渠水來吃,見到他才驚覺精神狀態對身體健康有如此大的影響,而治療精神科病人正需要與他不停交流,多從他的角度去想,這是我的興趣所在。」

永若晴從工作上獲得很大成功感,他說當初想從事精神科的初衷是眼見一些人有健康身體無健康的精神,四肢健全卻受到情緒病困擾,生活也會受影響。就算身體未必健全,卻懂得適時減壓,識得換個角度看事情,亦可享受生活。

「當時想法或者有點天真,世界並非想像那麼美好,有很多折磨,也有很多事情我們未能掌握,但只要能為病人減少一些痛苦也好,身邊不少人受情緒病困擾,希望自己能幫他們一把。」這也令他在寫作題材上,摻雜多一點社會議題在內如精神健康、無家者、校園欺凌等,盡一點綿力,讓大眾對類似社會議題多一些關注,是他心底裏的小小期盼。

記者:周美好